论坛 摄友基地

北京见闻——郭沫若纪念馆(组照)

0 回复 阅读 2264

晨光曲 2023-11-15 11:51 IP归属: Unknown 收藏

《晨光曲》:
北京见闻——郭沫若纪念馆(组照)

  拍摄时间:2023.10.21下午
  郭沫若纪念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,占地7000平方米,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,大门坐西朝东,原是清朝时期恭王府的马号 。1988年6月,“郭沫若故居”正式对外开放,1994年更名为“郭沫若纪念馆”,隶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 。
  郭沫若(1892~1978),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、文学家、诗人、剧作家、考古学家、思想家、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。1892年11月16日,生于四川省乐山县观娥乡沙湾镇。幼年入家塾读书,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,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,先学医,后从文。
  1919年9月开始发表新诗。1921年,与郁达夫、成仿吾等组织"创造社"。同年8月,第一部诗集《女神》出版。"皖南事变"后,他写了《屈原》《虎符》等六部历史剧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担任多种国家行政、科学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,同时坚持文学创作,出版了历史剧《蔡文姬》《武则天》等多部诗集等作品。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,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。
  1918年春写了他的第一篇小说《牧羊哀话》。1918年初夏写的《死的诱惑》,是他最早的新诗。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,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,投身于新文化运动,写出了《凤凰涅盘》、《地球,我的母亲》、《炉中煤》等诗篇。 代表作诗集《女神》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,反映了"五四"时代精神,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。
  1921年6月,他和成仿吾、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,编辑《创造季刊》。1923年,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、回国后继续编辑《创造周报》和《创造日》。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,提倡无产阶级文学。1926年参加北伐,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。1924年到1927年间,他创作了历史剧《王昭君》、《聂嫈》、《卓文君》。1944年,郭沫若写了歌颂明末女军事家秦良玉《咏秦良玉》。
  1988年1月,郭沫若故居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;1992年,郭沫若纪念馆被评为"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",下设研究室、文物与陈列工作室、公众教育与资讯中心、办公室 ;2011年5月16日,郭沫若纪念馆被评为北京共青团"关爱农民工子女"志愿服务示范基地 。(内容摘自网络)




















人点赞

热帖

地宝生活服务号

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

赞一个 收藏 回复 分享

分享到

您可以通过浏览器的分享按钮,将这篇经验分享到朋友圈